娄山关 忆秦娥
《娄山关·忆秦娥》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它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娄山关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激烈的战斗场景,抒发了作者在革命斗争中的豪情壮志。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更是一曲激励人心的精神赞歌。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境内,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攻克娄山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毛泽东在此次战役之后登临娄山关,目睹眼前雄伟的山川与战场遗迹,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开篇便展现出一种冷峻而宏大的氛围。秋风凛冽,长空中传来大雁的哀鸣,在霜冻的清晨映照下,一轮冷月高悬天际。这寥寥数语,既勾勒出娄山关特有的地理环境,又烘托出战争前夕紧张压抑的气氛。接下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进一步刻画了战斗的激烈场面。战马疾驰,马蹄声杂乱无章;军号吹响,声音却因急促而显得低沉沙哑。短短两句,将硝烟弥漫的战场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下阕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则表达了诗人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雄关漫道”寓意着革命征程充满艰难险阻,但即便如此,红军战士依然勇敢前行,毫不畏惧。他们跨过娄山关,踏上了新的征程,展现了无畏的英雄气概。“从头越”三个字掷地有声,传递出一种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巧妙融合,成功塑造了一种悲壮而又激昂的艺术效果。它不仅是对娄山关战役的真实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坚韧品格的礼赞,至今仍能激发人们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热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