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 >内容

智慧设施设备和智慧系统会推动能源消费的能效进一步提升

能源2020-06-14 08:13:49
最佳答案 6月9~11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投峰会在线上举行,这里DEMO CHINA亮相十三年来首次采取

6月9~11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投峰会在线上举行,这里DEMO CHINA亮相十三年来首次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

在峰会中,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发展部主任高浪、中电控股中国区商务高级总监吴子坚和主持人王君超进行了智慧能源专场对话。

犀利观点如下:

1.智慧设施设备和智慧系统会推动能源消费的能效进一步提升。

2.新基建带来不同领域的融合,电力、能源、通讯、大数据,会产生融合后的新型业务形态。对传统行业来说这是提升效率增值服务,对新业务参与者来说则是提供了新的机会。

3.如果初创企业与大公司合作,有时候要做一些换位思考,了解一下这个企业本身的能力、决策模式,你可以找到它的一些痛点,这样你提供的东西能够更有效地被采用。

4. 在大型国央企创新中,未来也有在资本层面合作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就能够快速进入到大型国央企的创新体系。

以下为对话实录:

王君超: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今天的议题新基建,这个词很火爆,2018年新基建在中央经济会议上就被提到过,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又提到了"两新一重",就包括新基建。很多人将新基建和新蓝海划了等号,我们也邀请三位嘉宾谈一谈新基建会给我们能源行业,带来哪些新增市场和面临哪些考验。落基山研究所对全球能源行业有着多年的洞察和咨询经验,想请您谈谈您的看法。

陈济:谢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在新基建的推动下,能源行业将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具体来说我觉得是三个方面。

第一,智慧设施设备和智慧系统会推动能源消费的能效进一步提升,包括交通领域自动驾驶、建筑领域智慧调温、照明、控制设备和系统等等,会进一步提升能效。工业大数据、3D打印、工业互联网也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数字化工具,来推动工业领域的能效提升,这是需求侧。

第二,能源供给生产效率也会被提升,这涉及到不同的能源品种,包括油气、煤炭、电力,也涵盖全流程,包括开采、储运,油气、电力供应、发电、输配、售电等等,在供应领域也会进一步赋能和推动。

第三,加速新能源发展,包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质量,包括新能源车智能充电优化,在充电不同时段提升新能源与电网互动的能力,以及分布式能源"源—网—荷—储"的互动。

智慧化的进程一直在能源行业的方方面面,新基建能加速放大相关潜力空间,这是我们一个初步的判断。

王君超:谢谢陈济总,下面想有请中电控股的吴总,中电控股是一家百年能源集团,在亚太地区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有请。

吴子坚:主持人好,各位下午好。新基建是对比旧基建,旧基建主要是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新基建涵盖了特高压、高速铁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等,一方面有刺激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确实是投资在新型领域,对能源行业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机遇,向着更智慧、更环保的方向引导。

我们会从传统发电厂投资转向一些新的模式,更多是在客户端,而且新基建也会带来不同领域的融合,从电力、能源、通讯、大数据,会产生融合之后的新型业务形态。对传统行业来说是提升效率、创造增值服务,对新业务参与者来说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也有很多非传统领域的其他企业参与进来,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业务版图,企业在其中要发展的话不仅要专业,而且还要向其他的相邻领域扩展。

王君超:谢谢吴总,下面请高浪总以科研的视角谈谈您的观点,谢谢。

高浪:谢谢主持人,刚才陈博士跟吴总都提到了,这次新基建和以往不同,我个人觉得更多倾向于创造一种新的发展动能,提供一些新的生产力。

我认为能源跟新基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个是用能源来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就有包括了5G高效供能、分散式数据中心高可靠性供能、数据中心的余热回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另外就是我们谈得比较多的,利用新基建的数字化机遇来改造传统能源系统,这里就会因为我们将数据作为了新的生产要素而释放新的生产力。如果我们能实现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这样一些应用将有非常好的前景。

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到底怎么来提升生产力?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国网公司刚刚发布了最新战略研究目标深化报告,要"广泛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电网升级,提升电网安全保障、资源配置和互动能力",如果将数字驱动方式应用在损耗降低,用户能效提升等领域,会带来很大的市场。

最后说一点挑战,虽然有比较好的市场,但是相对以前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来讲,现在新基建的商业模式并不像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清晰,我们需要处理商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系列沟通、安全标准等技术和非技术的问题。

王君超:谢谢高主任,刚才大家也从宏观产业包括科研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新基建带给我们的机遇,线上也有很多初创能源公司,对创业公司而言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技术来切入新基建市场,和大公司能形成合力把新基建市场做好,请三位给创业公司提供一些意见吧。首先有请吴总。

吴子坚:新基建带来了很多新的业务机遇,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很多蓝海机会。创业公司的特点是灵活、快,而且可以在某些领域做出非常有突破性的东西,这正是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

相比传统大公司,如果说大公司在某些领域相对比较成熟了,有一套现有的机制,有客户,有业务模式,它的强项是有资金实力,有决策执行力,但相对来说,弱点则是大公司在创新方面与创业公司相比转型的速度不够快,决策也不够迅速。所以我认为新基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让两类公司能更好地在一起工作,这样才能产生一些突破。

如果初创企业与大公司合作,有时候要做一些换位思考,了解一下合作企业本身的能力、决策模式,这样可以找到它的一些痛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更有效地被采用。

一般来说大公司有现有的客户,对新的东西也想尝试,但是很担心风险,是不是会对目前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跟初创公司交流经常会问,你们有没有成功的试点,就算现在没有,但是要对将来事情的发展有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不单是看技术方面,还有成本、投资回报等商业考虑。如果在这方面多一点思考,还是有助于大公司采用你的方案的。

还有一点是沟通,因为一个大的企业通常有不同的层级,考虑问题也有不同角度,它的决策链条有时候不像初创公司那么快,那么直接。所以充分的沟通,在不同层级的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决策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王君超:谢谢吴总,请陈济总聊聊您对创业公司的建议。

陈济:刚才吴总谈得比较具体,我们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一是初创企业切入能源行业的方向,二是什么是切入能源行业的最佳姿势。

传统能源产业,包括油气煤电,高耗能能源需求侧钢铁、水泥之石化原料工业为主的产业,基本上都是比较保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国家垄断甚至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内以央企、国企、大型跨国企业为主,这样的企业大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重资产的特征,包括一级甚至二级供应商都是这种大企业,所以天然不是特别具有创新基因。

与此同时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时代呢?清洁能源转型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临界点,能源领域的技术,商业模式,投融资的创新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市场份额占到3%左右,就已经接近临界点了,现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也都存在这样一个趋势。从这个方向来说初创企业切入的领域是聚焦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产业。很多大企业也在布局,初创企业不要从系统角度切入,更多从单个部件、软件系统,这样和大企业合作的空间就会更大,更容易获得大企业提供的潜在市场和资金。

王君超:谢谢陈济总,最后请高主任谈一下您的观点。

高浪:刚才两位嘉宾已经说得特别好了,我就稍作补充。

在方向方面我觉得初创企业应该做更多面向客户、面向终端的事情,发挥自己灵活性的优势。

在互补方面我给两条具体建议: 第一,建议大家耐心地熟悉大型企业的业务流程、人事机构甚至是企业文化,或者可以试图寻找有相关背景的人作为合作伙伴或者团队的一部分;第二,大家也看到国企的科研经费年年在增加,在大型国央企创新中,未来也有在项目、资本层面合作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就能够快速融入到大型国央企的创新体系。

王君超:谢谢三位,最后请三位谈一谈,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各自机构在能源行业最新的动态以及未来的布局,首先有请吴总。

吴子坚:一句话来说一下,我们的方向是希望能够更多地采用新的创新手段、技术,一方面提升我们本身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为我们的客户的新业务创造新的价值。

陈济:我们正在打造这么一个平台,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垂直领域的加速器,专注于能源领域,专门给能源初创企业和国企搭建一个桥梁,也相当于做一个小的广告。

高浪:研究院在关注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一是促进清洁化的关键装备,促进高效化的数字化手段,三是能源-经济-环境的融合,四是能源的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